广告

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9-22 23:00 阅读: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根据《科技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试点的通知》(国科发高〔2013〕595号)文件精神,现对《关于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发火〔2011〕90号)的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关村示范区试行)》内涉及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内容予以补充,详见附件。

特此通知。


  附件: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补充内容.doc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14年1月8日


附件

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补充内容

 

序号

增加位置

增加内容

1

、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技术

字体设计与生成技术;字库管理技术;支撑古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书法及绘画研究的相关技术;语言、音乐和电声信号的处理技术;支撑文物器物、文物建筑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文物基础资源的信息采集、转换、记录、保存的相关技术。

2

、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7图形和图像软件技术

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视频图像及影视画面的处理技术。

3

、电子信息技术(七)信息安全技术5、安全保密技术

文化、文物及文物衍生产品防伪技术,包括介质的生产、压印、压膜、标记技术,介质的标签唯一标识技术等。

4

一、电子信息技术

(五)广播电视技术

3广播电视测量、监测与监控技术

新媒体视听节目的监测、监控技术。

5

新材料技术

(六)文化艺术新材料

1、文化载体介质材料制备技术

文化艺术用可再生环保纸(不含木料纸、新型非涂布纸和轻涂纸、轻质瓦楞纸板)、特种纸(包括艺术专用纸张)、电子纸等新型纸的生产技术;仿古纸(包括传统工艺制作的古代书画修复用纸、纸质文物修复用纸等)生产技术;光盘及原辅材料(包括光盘基片材料、光盘记录材料、甩涂与粘合材料、清洗与保护材料等)的生产技术。

2、艺术专用材料制备技术

针对艺术专用品及改进其工艺生产的材料生产技术,包括专用器件、文化资源数字化存储材料等的制备技术;针对艺术需要的声学材料的设计、加工、制作、生产等技术。

3、影视场景和舞台专用材料的加工生产技术

用于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制景、舞台、影视照明的新型专用灯具器材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和应用技术。

4、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制备技术

数字直接制版材料,数字印刷用油墨、墨水,特殊印刷材料等开发和应用技术。

5、文物保护新材料制备技术

文物提取、清洗、固色、粘结、软化、缓蚀、封护等材料的制造技术文物存放环境的保护技术。

6

高技术服务业5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数字电影、数字动漫等的生产制作技术;3D、4D、超高清(4K以上分辨率)、穹(球)幕、巨幕等制作传输和显示放映技术;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技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技术;数字电影与动漫制作基地支撑技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撑技术;出版物物流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创新及衍生产品开发支撑技术;3D打印、人机交互、大数据智能处理等能支撑体现交互式、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的文化科技融合技术;艺术品鉴证技术;集成化舞台制作技术,舞台美术、灯光、音响、道具等加工生产制作技术;移动互联多媒体票务技术;文物保护、展览、展示、鉴定新技术。

7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七)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1、数字电影、电视、广播、出版技术

2、乐器制造技术

乐器及其器材加工和调试新技术;MIDI系统生产调试技术。

3、印刷技术

传统印刷改造的高新技术;绿色印刷工艺技术;特种印刷工艺技术(包括喷墨印刷、防伪印刷、标签印刷、金属制品印刷、纸包装印刷等)


精彩意见 (1)

十大品牌 2025-09-22 23:00:34
创新沃土:中关村文化产业支撑技术领域扩容的时代深意

当一纸《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的通知》悄然落地,其意义远不止于政策文本的简单增补。它如同一位高明的园丁,在名为“中关村”的创新沃土上,精心拓宽了灌溉的渠网,预示着文化产业的生态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不仅是技术目录的扩容,更是一场关于创新边界、产业融合与国家战略的深远考量。

此次扩容,首先是对文化产业内在驱动力的精准洞察与有力回应。在传统认知中,文化常被视为依赖灵感与创意的“软领域”。然而,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消费已深度嵌入技术肌理。从影视特效的渲染引擎、沉浸式体验的VR/AR技术,到文物数字复原的人工智能算法、网络内容分发的大数据平台,技术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核心引擎。中关村新政,正是将这些隐于文化创意背后的“硬核”支撑技术推到前台,赋予其与传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同等重要的“高新技术”身份。这如同为文化创新安装了强大的技术心脏,激励企业将研发资源投向文化科技融合的深水区,从根本上提升文化产业的创造力、表现力和竞争力。

更深一层,这一举措揭示了产业边界的日益模糊与融合创新的必然趋势。中关村作为中国创新的高地,其使命不仅是培育单一技术的突破,更是要催生能引领未来的新业态、新模式。文化赋能科技,让冷冰冰的技术更具人文温度与市场吸引力;科技武装文化,则为古老的文化资源注入鲜活的时代生命力。政策的导向,正是要打破“文化”与“科技”间的无形壁垒,鼓励产生“化学反应”。可以预见,未来中关村将涌现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技术壁垒的“新物种”企业,它们可能既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文化公司,这种跨界融合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特征。

再者,将此举措置于全球竞争与国家战略的宏阔背景下,其紧迫性与前瞻性更为凸显。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无不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视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赛道。好莱坞依托尖端影像技术持续引领全球影视风尚,日本将动漫游戏与前沿科技结合形成庞大产业链。中关村的政策调整,正是中国积极参与这场全球竞合、争夺未来文化产业制高点的主动作为。它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指挥棒”效应,引导资本、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向文化科技领域高效集聚,旨在培育一批不仅能满足国内文化需求,更能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文化科技领军企业。这不仅是经济布局,更关乎文化自信的数字化表达与国家形象的时代建构。

中关村的这一步,看似是政策范围的“量”变,实则孕育着驱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质”变。它精准地把握了时代脉搏,以科技之力撬动文化创新,以文化之魂赋能科技应用,为示范区的创新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文化的想象力与科技的可行性在这片沃土上深度融合,我们有望见证的,将不仅是产业经济的增长,更是一个民族创新活力与文明魅力的璀璨绽放。

发表我的意见

6

文章

5

提问

1万+

阅读量

0

回答

1百+

被赞

100

余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Sitemap 标签Tag 侵权文章删除:13607219@qq.com 微信:wenlian123com Investor Relations © 2025 金牌网 中值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案:京ICP备20020888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