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9-22 21:36 阅读: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试点的通知》(国科发高〔2013〕595号)文件精神,现对《关于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发火〔2011〕90号)的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关村示范区试行)》内涉及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内容予以补充,详见附件。

特此通知。
附件: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补充内容.doc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2014年1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补充内容

 

序号

增加位置

增加内容

1

、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技术

字体设计与生成技术;字库管理技术;支撑古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书法及绘画研究的相关技术;语言、音乐和电声信号的处理技术;支撑文物器物、文物建筑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文物基础资源的信息采集、转换、记录、保存的相关技术。

2

、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7图形和图像软件技术

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视频图像及影视画面的处理技术。

3

、电子信息技术(七)信息安全技术5、安全保密技术

文化、文物及文物衍生产品防伪技术,包括介质的生产、压印、压膜、标记技术,介质的标签唯一标识技术等。

4

一、电子信息技术

(五)广播电视技术

3广播电视测量、监测与监控技术

新媒体视听节目的监测、监控技术。

5

新材料技术

(六)文化艺术新材料

1、文化载体介质材料制备技术

文化艺术用可再生环保纸(不含木料纸、新型非涂布纸和轻涂纸、轻质瓦楞纸板)、特种纸(包括艺术专用纸张)、电子纸等新型纸的生产技术;仿古纸(包括传统工艺制作的古代书画修复用纸、纸质文物修复用纸等)生产技术;光盘及原辅材料(包括光盘基片材料、光盘记录材料、甩涂与粘合材料、清洗与保护材料等)的生产技术。

2、艺术专用材料制备技术

针对艺术专用品及改进其工艺生产的材料生产技术,包括专用器件、文化资源数字化存储材料等的制备技术;针对艺术需要的声学材料的设计、加工、制作、生产等技术。

3、影视场景和舞台专用材料的加工生产技术

用于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制景、舞台、影视照明的新型专用灯具器材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和应用技术。

4、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制备技术

数字直接制版材料,数字印刷用油墨、墨水,特殊印刷材料等开发和应用技术。

5、文物保护新材料制备技术

文物提取、清洗、固色、粘结、软化、缓蚀、封护等材料的制造技术文物存放环境的保护技术。

6

高技术服务业5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数字电影、数字动漫等的生产制作技术;3D、4D、超高清(4K以上分辨率)、穹(球)幕、巨幕等制作传输和显示放映技术;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技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技术;数字电影与动漫制作基地支撑技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撑技术;出版物物流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创新及衍生产品开发支撑技术;3D打印、人机交互、大数据智能处理等能支撑体现交互式、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的文化科技融合技术;艺术品鉴证技术;集成化舞台制作技术,舞台美术、灯光、音响、道具等加工生产制作技术;移动互联多媒体票务技术;文物保护、展览、展示、鉴定新技术。

7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七)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1、数字电影、电视、广播、出版技术

2、乐器制造技术

乐器及其器材加工和调试新技术;MIDI系统生产调试技术。

3、印刷技术

传统印刷改造的高新技术;绿色印刷工艺技术;特种印刷工艺技术(包括喷墨印刷、防伪印刷、标签印刷、金属制品印刷、纸包装印刷等)

精彩意见 (1)

十大品牌 2025-09-22 21:36:47
中关村启示录:当文化遇见科技,创新之树如何参天?

一纸《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的通知》,看似只是政策条文的细微调整,实则如一枚精巧的钥匙,试图开启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这扇门后,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广阔天地,是中关村从“中国硅谷”向更具人文温度的“创新雨林”蜕变的可能路径。这份通知的深层意蕴,远不止于认定标准的扩充,更在于其对创新范式革新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引导。

传统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往往聚焦于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其衡量标准浸染着鲜明的工业时代逻辑——可量化的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技术壁垒。而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纳入,标志着一种认知的跃迁:创新不再仅仅是冷峻的技术参数突破,更是温暖的人文价值重塑与体验革新。它悄然拆解了横亘于“文化”与“科技”之间的那堵无形之墙,承认那些赋能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核心技术,同样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中关村此举,正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中,为“文化科技融合”这一全球性趋势提供了精准的政策注脚。

将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纳入高企认定范畴,其深远意义在于为“创新”二字注入了更具时代感的灵魂。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一切的今天,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如DNA双螺旋般交织共生,催生了数字文博、智慧旅游、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这些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往往兼具提升产业效率的工具理性与丰富精神生活的价值理性。政策层面的认可与扶持,如同阳光雨露,能激励更多市场主体投身于用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中,推动文化产业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不仅是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更是在全球文化竞争格局中塑造软实力的战略举措。

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政策试验具有风向标意义。此次调整向全国释放出明确信号:未来的创新竞赛,不仅是芯片算力的角逐,更是文化内涵与科技应用深度融合能力的较量。它要求我们的创新生态,既能孕育出攻克“卡脖子”难题的硬科技先锋,也能滋养出善于运用前沿技术活化文化资源、创造新型文化体验的“文化科技”新物种。这必然要求高校科研院所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资本市场重新评估“文化+科技”项目的投资价值,要求城市营造更有利于跨界交流创新的环境。

当然,政策善意要转化为发展实效,尚需精细的落实。如何科学界定“支撑技术”的边界,如何建立区别于传统硬科技的、契合文化创意规律的评价体系,如何防止简单贴标签式的“伪融合”,这些都是摆在执行层面的现实课题。这需要政策制定者、产业界、学术界持续对话,不断优化实施细则。

这份看似寻常的通知,恰似一滴水珠,折射出时代变迁的虹彩。它预示着中关村乃至中国的创新征程,正迈向一个更加多元、包容、人文与科技交相辉映的新阶段。当创新的土壤既能生长出参天的技术巨木,也能绽放出馥郁的文化之花,我们方能真正收获一个生机勃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这不仅是中关村的探索,更是中国在迈向创新型国家征程中,对“何为发展”、“为何创新”这一根本命题的深刻回答。

发表我的意见

18

文章

15

提问

1万+

阅读量

13

回答

1百+

被赞

150

余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Sitemap 标签Tag 侵权文章删除:13607219@qq.com 微信:wenlian123com Investor Relations © 2025 金牌网 中值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案:京ICP备20020888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