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

发布日期:2025-09-23 02:25 阅读:

  2025年7月1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隆重开幕。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超千家预制菜全产业链企业及采购商齐聚一堂,共襄产业盛会。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承办,围绕“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品牌赋能”等关键词,聚焦预制菜产业最新成果,总结发展经验,探讨未来方向,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会上,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重磅发布了《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

政策破局:从“无标生长”到“规范发展”

  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这一政策堪称行业“分水岭”——既划清了“预制菜”的边界(终结“万物皆可预制”的概念混淆),又以禁用防腐剂、强化监管等举措,加速行业洗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策落地后初见成效。2024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23年的33.8%降至27.3%,企业注册增长率更是从2023年的683.8%骤降到2024年的147.8%。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低质企业的加速出清与合规企业的提质扩容——行业正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筛选”。

  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7490亿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标志着市场扩张逻辑从“数量堆砌”转向“质量驱动”发展。

  行业变革的深层动力,源自供应链能力的竞争。2021-2024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从3.02亿吨增至3.65亿吨,但2024年冷库保有量仅有6578万吨,供需缺口显著,凸显“保鲜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能加速智能化仓储管理、提升物流时效性、保障产品新鲜度与交付效率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当国内预制菜市场渐趋饱和,全球化扩张成为企业战略蓝海。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预制菜市场中亚洲占比超60%,欧洲(894.8亿美元)、北美(670.7亿美元)市场潜力待挖;中餐出海规模以11%年增速扩张,2027年预计达4539.65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广东省首创的“海外共享工厂”模式,正破解跨境供应链瓶颈,为企业规模化出海提供支撑。这不仅是商业机遇,更是中华饮食文化通过工业化、标准化产品走向全球的“远征”。

  百强榜单:解码行业“高质量标杆”

  在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的发布,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价值坐标”。

  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是艾媒咨询旗下中国新消费品牌评价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客观的品牌信息及购物消费指南。金榜指数是艾媒咨询原创用以判断企业产品消费者评价的综合指标,依托艾媒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CMDAS)”(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6B010110001)进行数据监测,对主流电商平台交易数据以及企业财报、消费口碑、媒体评价、产品矩阵、爆品状况、产品创新等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结合线下调研、专家评价等数据,采用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计算赋值,监测期内根据企业综合实力、研发实力、品牌口碑、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五大指标进行分析核算生成,侧重企业营收、产品创新及品牌影响力等评价因子。指标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企业以及产品在所在领域综合实力越强。

  本次榜单共有100个企业上榜,排在榜单前10名的品牌分别是:双汇集团、海底捞、温氏食品、圣农发展、新希望、得利斯、金字火腿、广酒利口福、味知香、国联水产。其中,双汇集团以84.36的评分位居榜单第一,海底捞(83.35)、温氏食品(83.06)分列第二、第三。

精彩意见 (1)

十大品牌 2025-09-23 02:25:15
预制菜百强榜:餐桌上的革命与舌尖上的博弈

当《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揭开面纱,这份榜单已不仅是一纸排名,而是中国食品工业转型的晴雨表,更是当代饮食生活变迁的生动切片。它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效率与品质、传统与创新、规模与特色之间的复杂博弈。

百强榜单的发布,标志着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步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榜首企业凭借其全产业链把控能力和品牌效应独占鳌头,而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则凭借特色单品在细分领域异军突起。这种“大象与羚羊共舞”的格局,生动诠释了市场成熟度的提升——行业不再仅仅是规模之争,更是品质、创新与差异化的较量。福建佛跳墙、苏州奥灶面等地域美食的工业化突破,彰显了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食品科技的深度融合。

榜单背后,是一场深刻的“厨房革命”。城市双职工家庭面对快节奏生活,将烹饪时间转化为品质生活空间;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便捷性与多样性的追求,催生了即热、即烹、即食产品的多元矩阵。这不仅是消费行为的改变,更是生活哲学的变迁:当代人正在重新定义“家的味道”,它不再局限于灶台间的烟火气,而是凝聚于高效便捷中的温情陪伴。

然而,百强榜的辉煌背后,挑战与争议如影随形。“科技与狠活”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消费者对添加剂、防腐剂的担忧成为行业必须跨越的信任鸿沟。同质化竞争初现端倪,价格战硝烟弥漫。冷链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仍是许多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这些问题警示我们:行业繁荣不能仅靠资本驱动,更需技术突破与标准建设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预制菜行业的竞争将是一场“舌尖上的综合博弈”。智能化生产车间将实现风味标准化与个性化定制的平衡;细胞培育肉、植物蛋白等新食材可能重构产品矩阵;碳足迹追踪或将成为新的竞争维度。而那些能够以匠心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精髓,以创新满足健康需求的企业,将在下一张百强榜上占据更耀眼的位置。

《2025预制菜企业百强榜》不仅记录着企业的荣光,更铭刻着一个时代的选择。在这场餐桌革命中,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既能把握市场脉搏,又能守护舌尖幸福的企业。当我们回望这份榜单,看到的应不只是商业博弈的胜负,更是中国人饮食生活方式演进的路标,指向一个兼顾效率与品质、便捷与健康的美好“食”代。

发表我的意见

12

文章

12

提问

1万+

阅读量

0

回答

1百+

被赞

150

余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Sitemap 标签Tag 侵权文章删除:13607219@qq.com 微信:wenlian123com Investor Relations © 2025 金牌网 中值联认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案:京ICP备20020888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851